全球即时:郑时嘉 用金融思维开发道地药材
□本报记者 周静
(资料图片)
进入5月,天问山农业综合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时嘉就成了“飞人”。
她飞广州,参加广交会,做客直播间,为“天问山黄精”寻找最适合的销售路径;她飞深圳,约见设计师,深入工厂车间,共同探讨“天问山黄精”15款产品的包装细节;她飞北京,和父亲一起筹备2023“健康中国,世界共享”食药同源专家交流论坛暨中国天问山黄精产业发布会;她飞回哈尔滨,到阿城区小岭街道石发村的“天问山黄精”种植基地,察看黄精种植情况。
“黄精长得慢,一般需要生长7年才能达到收获要求。现在我们的种植基地约有一万亩,基本是收获一批再补种一批,保持原料供给稳定。”郑时嘉介绍说。
十几年前,石发村的这座山还是一座荒山,山上有几块巨石天然围成一个“窟窿”,所以人们也叫它窟窿山。
2012年,郑时嘉的父亲来到这里,别人眼里的“窟窿”,在他眼里却是“天”“山”相合的“问”字,联想到屈原的传世名篇,于是他把这座山取名为天问山,开始种植黄精。
“我们利用‘平台+基地+农户’发展模式迅速扩大黄精种植规模,提高产能,同时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走出一条产学研融合发展的道路。”在2022年“黑龙江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方案”中,阿城天问山黄精被列为重点打造的寒地龙药生产基地。
“我们的黄精品质特别好,国内的一些药企,还有来自日本的药商,都想买我们的原料,可我们坚守自己的信条:做好原料但坚决不卖原料!我们坚持种植、加工、研发、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发展,开发了黄精茶、黄精酒、黄精人参片、黄精肽等15款产品,下一步还要开发高端化妆品和粉针剂,满足不同人群的各种需求,实现我们国人都能吃得到好黄精的梦想。”
郑时嘉12岁出国留学,在加拿大拿到了新闻传播的学士和金融学硕士,归国后一直在投行工作。4年前接过父亲的班,从耕地拔草开始到产品开发销售,成绩很是显著。“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我们营收达到1200万,好多款产品销售火爆,库存频频告急。为了给客户最新鲜的体验,我们在哈尔滨、北京、广州等地都建了云仓,创造了从起黄精到加工成产品,再到客户手里最短15天的‘天问山速度’。”
郑时嘉坚持用金融人的思维做实体。她说:“我把公司的业务分成三大板块,一是天问山农业综合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是继续做好种植基地建设;一是北京黄小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做黄精的副产品,比如可以代餐的能量棒和轻医美面膜化妆品等等;还有天问山(北京)康养产业有限公司,利用天问山的生态资源,开发建设森林康养、休闲康养、中医药康养和文化康养等为主的休闲康养基地。”
“我们不但要把天问山公司打造成我们黑龙江省道地药材的领军企业,还要做全国黄精产业的标杆企业。”被称为“黄精花木兰”的郑时嘉,在中央电视台做访谈时,深情讲述了“天问山”的传承:“父亲的愿望是做百年黄精企业。我母亲有次跟员工的聊天非常触动我,她说我们会一代一代的坚守下去,坚守并且热爱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