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企业资讯 > 正文

“SEE·自然”合肥湿地及生物多样性巡展第4季圆满收官

2023-03-09 15:43:19 合肥在线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合肥湿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科普宣教项目,由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携手阿拉善SEE共同推出的“SEE·自然”合肥湿地及生物多样性巡展,多年来持续面向公众及中小学生多元化宣传湿地保护、科普湿地知识,倡导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日前,随着梳背桥社区、梦园小学等6场巡展活动的成功开展,第4季巡展圆满收官,2022年度总计巡展已达30场。

董铺水库湿地红杉林 王牌 摄


(资料图片)

巡展期间,合肥湿地建设捷报频传

合肥是一座湿地之城,怀抱巢湖,水系发达,湿地资源丰富。湿地作为合肥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系合肥区域生态安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SEE·自然”合肥湿地及生物多样性巡展第4季,于2022年5月启动,2023年2月底收官,巡展期间,合肥湿地保护成效显著,湿地城市建设捷报频传。

卷羽鹈鹕 夏家振 摄

2022年7月,环巢湖十大湿地全面建成,修复湿地面积6.5万亩,栽植乔木41万株,灌木335万平方米,水生植物906万平方米。十大湿地成为合肥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标志性工程和靓丽名片。11月,合肥获得“国际湿地城市”荣誉称号。“国际湿地城市的申报与创建,代表了一个城市对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成就。”1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关于 2022 年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结果的通知》,安徽庐阳董铺国家湿地公园、安徽肥东管湾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合肥再添两处“国字号”湿地美景。

渔鸥 孙葆根 摄

自2021年起,环巢湖湿地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摸清生态本底。2023年1月环巢湖鸟类调查迎来“开门红”,共发现鸟类13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3种,其中卷羽鹈鹕和渔鸥是环巢湖的新记录,渔鸥更是合肥的新记录!

校园展览

圆满收官,30场湿地巡展成功举办

把湿地与生物多样性展览办到市民与中小学生身边,2022年11月至2023年2月,随着康桥国际学校、屯溪路小学、瑶海生态公园、欢乐谷幼儿园、梳背桥社区、梦园小学等6场巡展活动成功开展,“SEE·自然”合肥湿地及生物多样性巡展第4季共计巡展已达30场,圆满完成既定目标,取得良好宣教成效。

孩子观看展览

“SEE·自然”合肥湿地及生物多样性巡展第4季由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阿拉善SEE江淮项目中心联合主办,荒野科学、合肥市善水环境保护发展中心、合肥市湿地保护协会协办。此前,巡展活动有序开展,24场展览陆续走进全市各处湿地公园、街道社区、商业综合体及校园,分别为:月亮湾湿地、肥东县撮镇建华社区建华新村、华润五彩城、包河区宝能城、庐阳区三十岗村、雁栖社区、庐州公园、淝河镇关镇村、龟山社区、三河古镇、滨湖竹园社区、滨湖欣园社区、肥东梁园社区、滨湖师范附小、国轩高科研究总院、安庆路小学大杨分校、金湖小学、火炬小学、金葡萄小学、卫岗小学、合肥上海世界外国语学校、合肥植物园。

孩子作品

寓教于乐,多元化科普活动同步开展

湿地作为“地球之肾”,承载着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建设美丽中国具有十分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营造湿地保护良好氛围,巡展通过将图片展览、科普宣传、互动游戏等形式有机组合,多元化开展,帮助孩子们了解湿地知识、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备受学生欢迎。

环保游戏

结合合肥市湿地资源特征及学生兴趣自主研发的湿地科普课堂,由专业老师带领,不仅帮助孩子们认识湿地,了解湿地的形成过程,并且带领孩子们认知更多湿地中的植物与动物。青头潜鸭、小天鹅、黑脸琵鹭、以及江豚、扬子鳄等珍稀物种,均在巡展中为孩子们所熟知。

市民观看展览

湿地科普穿插多种趣味游戏,“湿地大富翁”以湿地元素设题,根据题目检验大家对于湿地知识的了解,同学们无不积极参与其中,气氛活跃,收获一致好评。根据在巡展中所学的湿地知识,孩子们也纷纷动手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湿地美景,表达保护湿地的心声。湿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离不开每一个合肥人的参与和行动。每一次巡展也都在孩子心里默默种下了“保护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识与环保种子。

赢得证书

杜华柱杨琳 许缘 范家琪